充电换电 还要看谁安全又方便

  近日,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定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不过,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采取换电模式的新能源车因其身份“特殊”,可不受价格条款的约束。

  消息一出,随即引发消费市场对换电模式成为主流的猜测。

  从新技术推广时的普遍关注,到后来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换电模式发展之路可谓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历程。而本次政策层面向换电模式的倾斜,是否意味着换电模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政策“助攻”换电模式发展

  “相比于新能源车补贴时间的短期调整,我对支持换电模式车辆不受价格规定限制的政策更为关注,这有可能对充电领域长期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或许促使此前处于边缘地位的换电模式进入主流市场。

  自新能源车发展以来,有关充电方式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究竟充电还是换电更适合消费者,不同消费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

  充电模式一直是新能源车能源补充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市场选择已经倾向于充电模式。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6.7万台,同比增加37.6%。

  如今,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时,大部分车企会随车赠送充电桩,这也直接将消费者划到了充电之列。

  王秉刚表示,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充电模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与国家发展新能源车的同时,大规模推广充电桩建设策略有关。

  在此背景下,换电模式日益被边缘化。而《通知》的发布令支持换电模式的消费者看到了希望。《通知》明确指出,在对可享受补贴车辆价格做出明确规定前提下,特别指出换电模式车辆可获得独有政策。

  就在新政发布的两个小时后,蔚来汽车用户发展负责人王文轩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了“新能源车补贴肯定和鼓励换电模式发展”的评论,并配图显示蔚来第125座换电站已在保定落成。

  “随着蔚来汽车消费者的持续增长,蔚来汽车肯定会继续全国换电站的全方面布局,让各地新能源车主享受换电模式带来的快乐。”王文轩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不可否认,《通知》给了充电模式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使用层面便捷性才是其打开市场大门的关键。

  电池标准制约换电前行

  “虽然充电模式成为市场主流选择,但不代表充电模式就完美无暇。”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项目评审专家詹文章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国家层面鼓励充电新模式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现有充电模式存在着充电时间长、动力电池成本较高等先天问题,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感受。

  以充电时间为例,主流新能源车慢充方式大多在7个小时左右(快充方式会损伤电池健康状态,故不建议使用),较长的充电时间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詹文章表示,在可预见的几年内,技术发展还无法完全改变这一现状。这个问题还将伴随新能源车主用车生活一段时间。

  基于这样的前提,业内一直在进行换电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换电模式具有即换即走、无需等待的优势,且消费者可以选择租赁电池,降低购车成本。但关于换电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进展迟缓。

  王秉刚认为,换电模式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建设换电站需要增加额外投入成本,而是在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标准不尽相同,甚至部分车企旗下车型标准也各有不同,千差万别的动力电池标准导致换电站无法根据市场所需储备动力电池,也就无法开展实际运营。

  记者了解到,在新能源车主流车企中,目前仅有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特斯拉三家车企提供换电服务模式,也是主要服务于自家旗下新能源车型。其余车企均采取充电桩方式为车辆补充能量。

  其实,动力电池改为统一标准并非新话题。但不同车企考虑到生产成本、电池特点、材料属性以及规格型号等多方面因素,致使这一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当然,这其中也有动力电池多元化发展的因素。

  前不久,比亚迪宣布推出“刀片电池”,电池体积更小、更薄,但却与传统动力电池基本规格大相径庭。该电池最大变化是取消了电池壳体结构梁,而把电池系统的结构强度建立在电芯的结构之上。

  3月份,江淮新能源也发布了业内首个蜂窝电池技术,它采用蜂巢结构的仿生设计,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实现单元化封装,电芯尺寸和常规动力电池也有很大区别。

  针对动力电池多样化的特点,早在2016年,工信部曾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对动力电芯推荐了18款尺寸规格。但是,各大车企出于种种市场考虑,针对不同车型所推出的电池包和电池模组尺寸千差万别,18种规格并不能涵盖市场上所有的电池种类。

  詹文章表示,在乘用车领域,上百款车型涉及多种电池模组,怎样才能匹配这些不同型号的电池模组进行换电,换电站需要提前储备多少不同型号电池模组数量供市场使用?他认为,在没有实现动力电池统一标准前,换电模式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可能性很小。

  换电过程安全性受关注

  安全性,是消费者用车的基本前提。换电过程安全性备受关注。

  与其他商品不同,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哪怕是细小螺丝钉缺失或灰尘飞入都有可能给车辆品质带来影响。而消费者要选择换电模式,在每次更换电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拆卸、安装等环节,自然会让消费者担忧。

  常规认为,一辆新能源车完成换电过程可能只需要三分钟左右,但实际上完成整个换电过程并非易事。

  王文轩表示,电池与车体连接技术复杂性极高,这对换电精度技术和产品研发设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某个操作过程不够精密,动力电池就不能保持长期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导致接触不良现象发生。

  这也是主流车企对换电技术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车辆日常使用过程中在经过颠簸路段时,或遭到撞击后车辆底盘有可能发生一定状态的变形,这时候对电池连接的匹配度考验更大。

  王秉刚表示,为了确保电池安装过程安全性,建议车企技术人员或换电站在对车辆换电前,首先对车身做仔细检查,通过规范化操作来规避隐患,从而提升换电过程安全性。

  但无论如何,换电时间短、价格低、不担心电池使用衰减等优势逐渐显现,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多个实际需求,有着更广阔的市场机遇。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在今年百人会高峰论坛上明确表示,换电模式应用是提升新能源车销量最好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