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拉和速腾对撞以“闹剧”收场,专业碰撞测试不是谁都能做

  汽车行业科技发展到今天,车辆安全性的评判标准早已不再是“经得住撞”。而决定一款车型安全性能的关键,更在于对车内人员的保护。具体到一款车型上,“结实的体魄”必不可少,“聪明的大脑”同样不可或缺。

  也因如此,近期一场某媒体进行的“卡罗拉和速腾对撞”测试,因忽视了车内人员情况和主动安全配置,完全用肉眼判定安全与否,在业内引发了很高的质疑声。诸多业内观点看来,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为“撞”而“撞”,更多的是获得流量,而失去了测试车型安全性能的初衷和意义。

  这确实违背了很多人的三观——在相对速度128km/h的情形下,两辆车径直相撞,最后没人关心“伤员”,没人关心其他角度碰撞的安全性,只以哪辆车受损更大来为安全性能的高低盖棺定论,显然经不起推敲。而在忽略主动安全的同时,这场对撞在两车级别划分、配置高低和测试数据等诸多方面,也明显看得出专业性不足。

  在视频的弹幕里,很多汽车圈专业人士和汽车爱好者忍不住吐槽:对于一场以安全性为评判目标的碰撞测试而言,连假人的数据都没有给出,如何判断哪款车型更安全?在测试过程中,从主办方的解析可见,车辆受损程度和受损面积成为了关键评价点。这样的标准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在日系和德系两大阵营中,品牌理念的不同对碰撞策略的设定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以丰田为首的日系品牌,普遍秉承“以人为主”的安全理念,在其看来,人的安全大于一切。正因如此,丰田在车型设计以及车身技术方面更注重保护车内人员安全。而德系品牌提升保护行车安全的方式是提升车辆的“耐撞性”。因此,车辆受损程度在不同碰撞策略的考量下,并不具有直接判断车辆安全性能的意义。

  不仅如此,卡罗拉和速腾间的差异,也成为了槽点。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并非卡罗拉是低配、速腾是中配这么简单。节目中,主持人透露了一个关键点—— “没有买到低配速腾”。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主办方认识到应当用同等配置对撞更客观,但仍然向不客观的方式“妥协”,其中的奥义就不用多说了。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在奇怪的流程和标准之下,这场碰撞测试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有人说,主办方“速腾完胜卡罗拉”的结论出乎意料。我们想说的是,无论是速腾还是卡罗拉,在没有数据支撑、没有合理的碰撞标准和碰撞环境、没有严谨的碰撞流程等前提下,一切对比结果都是没有可信度的。